11月7日下午,滴水湖国际软件学院学术委员会第二次会议暨战略发展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在滴水湖国际软件学院一楼报告厅举行。会议紧扣学院首年建设成效评估与“十五五”规划两项核心议题,深入探讨产教融合创新、区域示范引领、软件产业升级、人才引育机制等高质量发展路径。会议由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褚君浩主持,三方共建代表华东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施国跃,港城集团党委书记、执行董事奚志忠,临港新片区管委会高科处相关负责同志,以及近20位来自学术界和产业界的学术委员会、战略发展委员会委员共同出席。


施国跃在开场致辞中向各位委员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他强调,建设滴水湖国际软件学院是华东师范大学服务国家战略、对接临港产业需求的关键举措,本次会议既是对学院首年建设的“全面复盘”,也是对未来发展的“蓝图擘画”。他期待委员们立足专业视角,围绕人才培养质量、科研成果转化、校企合作深化等维度建言献策,助力学院探索产教融合新路径、打造行业特色标杆。

为进一步提升学术引领力、强化产业协同,学院新增5名学术委员会委员,覆盖航天软件、开源技术、AI大模型、智能汽车等关键核心领域,包括:航天科技集团五院502所总师顾斌,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开源鸿蒙技术指导委员会主席陈海波,云知声研发副总裁刘升平,华为车BU智驾AI首席科学家许春景,华东师范大学特聘教授刘少英。

施国跃副校长为新委员颁发聘书并合影
学院执行院长蒲戈光围绕教学与人才培养、产业驱动的科研探索、成果转化与社会服务、国际合作等维度,系统汇报了学院首年建设进展及未来规划。他表示,学院作为华东师大“产教融合创新实验田”,首年已构建起“育人、科研、服务、国际”四位一体发展格局,未来将进一步汇聚政府、高校、产业三方力量,深化产教融合、扩大人才引育、提升转化效能、强化国际影响,聚焦关键软件开发环境等产业需求,把学院打造成一流的产教融合平台。
学术委员会委员高度评价学院首年建设成果,围绕国家战略与临港产业需求下的关键软件人才培养、AI时代的软件核心能力提升、可持续软件产业生态圈构建等方面展开深入研讨,并就优化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适配度、深化产教融合联合攻关关键技术、完善产学研协同与成果转化机制等方向提出建设性意见。
出席本次会议的学术委员会委员还有:上海微电子装备公司董事长干频、上海智能汽车融合创新中心总经理贡俊、中国电子科技集团首席科学家张激、芯原股份软件高级总监杨海、上海电信公共服务大客户部总经理王文东等产业界专家,以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吴枫、北京大学教授、武汉大学软件学院院长金芝、中科院软件所研究员张健、清华大学教授朱文武等学术界专家。


战略发展委员会专家立足临港新片区发展战略,聚集夯实校地协同根基展开深入研讨,并就构建长效合作机制、强化资源对接与服务保障等提出专业建议。临港新片区管委会高科处副处长傅张杰提出,管委会将精准落实人才政策,高效对接企业需求,推动校地共生发展;港城集团副总经理唐浩表示,集团将进一步开放物理空间、产业资源与生活配套,全力赋能学院建设。


在会议总结讲话中,施国跃明确,学校将全面推进临港新校区 “新工科”布局,强化与学院的学科协同,通过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相关专业的资源整合,为校企联合攻关、国际化人才培养提供支撑,助力学院成果转化与产业孵化,共同完善临港软件产业生态。
褚君浩强调,学院应锚定 “紧扣国家战略、对接临港产业”的发展方向,将委员建议转化为务实举措,同时期待委员们持续发挥资源优势,为学院发展创造更多有利条件,助力深化产教融合,在关键软件人才培养与技术创新领域持续发力,为国家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临港新片区建设贡献更多“华东师大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