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下午,本科生研究生创新创业与实践竞赛联合动员会在数学馆201和线上同步召开。创新创业学院副院长赵博、校团委书记薛寅申、本科生院副处长彭超、研究生院院长助理肖连奇以及软件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曹桂涛、副院长缪炜恺、副院长张磊、学院辅导员及教务出席会议。创新大赛国赛专家陈苑锋教授做报告,学院双创负责人陈闻杰主持会议。
会议伊始,曹桂涛对学校各职能部门的支持表示感谢。面对120余位参会同学,她回顾了学院在“互联网+”“挑战杯”等赛事中的突出表现,并提及校友团队曾斩获的竞赛佳绩。同时作为指导老师,她特别提醒同学们“选择导师后要保持沟通,不要担心作品不成熟。”最后,她鼓励师生协同备赛,再创佳绩。
薛寅申表达了学校团委对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视,通过“挑战杯”等赛事构建了完善的培养体系。他鼓励学生把握时代机遇,以专业能力服务社会,在科技浪潮中彰显师大青年的担当。
彭超指出,双创项目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平台。同学们应主动与导师深入交流,突破思维局限,在项目研发中实现创新突破,将专业知识转化为核心技能素养,并形成实际应用成果。
肖连奇从平台优势、成绩斐然、协同机制和未来展望四个维度分享了我校在研究生创新实践大赛中的突出表现。他指出,软件工程学院在人工智能等赛事中具有独特优势,并鼓励师生积极参与即将启动的各项大赛。
赵博详细解读了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原“互联网+”大赛)的最新政策与备赛策略。他重点介绍了今年赛事的变化,并提醒同学们关注“技术创新+真实贡献”的评审标准,建议提前对接产业资源。同时,他介绍了学院对重点项目“一对一”跟踪培育机制,包括资金支持、导师匹配和投资人对接等全方位服务。
在分享环节,本科生代表余明蕊结合多次的参赛获奖经历,从项目选题、团队协作到备赛技巧进行了细致讲解,鼓励本科同学不要担心“试错”。研究生代表梁锡贤结合自身参赛经验,建议同学们通过参与导师科研项目、关注行业前沿技术、投身开源社区等方式获取优质选题,通过竞赛实现学术能力与综合素质的双重突破。随后,科创助管张峻旗详细解读了2025年双创项目的立项、中期检查、结项及报销流程。陈闻杰老师总结学院近年竞赛成绩,表示学院将持续提供资源支持,通过专家指导、项目打磨等方式支持学生参赛,建议学生主动联系导师,提前准备材料,在比赛中突出项目亮点。
陈苑锋作主题报告,深入剖析AI技术赋能产业的路径,并指导学生如何将科研项目与竞赛需求相结合,强调教育必须培养创新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在介绍创新创业大赛时,他提出“天花板效应”概念,建议项目选题要突破常规,创新要体现“非我莫属”的独特性。
张磊在总结环节中指出,在研究生人才培养方面,学术研究的成果除了发论文,国家导向上对双创竞赛也越来越重视。学院高度关注双创竞赛对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竞赛活动与学术研究相辅相成,同学们要在实战中提升创新能力。缪炜恺表示,本科生应把竞赛视为课程学习的自然延伸,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培养创新能力。他建议同学们注重技术实现与项目展示的综合能力提升,而非功利性负担,要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实现成长。
正如习总书记在给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参赛学生代表的回信中所提的:“创新是人类进步的源泉,青年是创新的重要生力军。以大赛为平台,用在课堂和实验室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创新实践中增本领,长才干。”软件工程学院在学校各有关部门的支持下,经过学院领导和广大师生的共同努力,在创新创业方面取得了优异成绩。
新的一年惠风和畅,桃李争春,新一届的双创培育项目即将立项,挑战杯、创新大赛及一系列竞赛活动陆续铺开。希望各位本科生、研究生和指导老师动员起来,积极投身科创工作!